怀孕

流感季,身为孕妇的你还在抵触疫苗吗?

近几年疫苗不断被爆出“黑料”,导致人们对它的信任不复从前。而且一提到疫苗,人们立刻想到的也是接种后的诸多不良反应。很多孕妇会觉得,相比疫苗的“危险”,流感不也就是感冒吗,扛扛就过去了。却不知这只是自己的想当然。要知道的是,流感和普通感冒的“杀伤力”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。

流感比你想的更危险

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,可通过飞沫、接触传播,病毒传染性极强、传播速度也很快。有研究表明,孕妇因感染流感病毒而住院的风险是非孕妇的17.3倍[1]

根据以往流感大流行2以及季节性流感3的相关资料显示,孕期感染流感病毒对母亲及发育中的胎儿均可造成负面影响。相对于普通女性,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甚至死亡。同时,孕期感染流感病毒还可能造成胎盘功能障碍,不能向发育中的胎儿输送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,从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4,并可损害发育中胎儿的器官结构或功能5。而目前绝大部分接种者,对属于灭活疫苗的流感疫苗都有较好耐受力,只有极少数会出现轻微发热等不舒服症状。所以比起注射疫苗后很可能不会出现的轻微不良反应,流感病毒对孕妈的危害实在是严重得多。

母婴双向“保护伞”

尽管流感疫苗在我国孕妇中的接种率很低,但它实在是孕妇抵挡流感病毒的一个强有力的保护伞。研究发现,注射流感疫苗会减少40%左右的孕妇因患流感而住院的风险。除了可以明显降低孕妇的流感风险外,注射流感疫苗后,抗体还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,在胎儿出生后无法接种疫苗的一段时间内给予保护(6个月龄内的宝宝免疫力很弱但不能接种流感疫苗)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,孕妇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可使6个月以下婴儿的流感相关住院风险平均降低72%。

疫苗安全有证可循

即便如此,一些孕妇可能依然惴惴不安,为实现预防性目的而在孕期注射疫苗真的安全吗?有没有副作用?关于这些,准妈妈们大可放心。要知道,流感疫苗是灭活疫苗,疫苗里的病毒已被杀死,不再具有毒性和感染能力,只保留了免疫原性。而且孕妇接种流感疫苗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的1957年,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CDC)对孕妇接种的安全性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观察,发现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从未与不良围生期后果及严重不良反应相关[6]

另外,目前流感疫苗的接种时间涵盖了怀孕的初期、中期和晚期,并没有相关证据表示它会产生不利影响。所以,孕妇完全可以放心接种。

需要提醒的是在接种疫苗前,孕妇一定要说明身体情况,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一般在流感季节前1~2个月接种一次即可。如果对流感疫苗中的任何成分有过敏反应,则不建议接种。

References

[1] SCHANZER D L, LANGLEY JM, TAM TW. Influenza attributed hospital lization rates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Canada 1994-2000[J]. J Obstet Gynaecol Can, 2007, 29(8):622

[2] Rasmussen SA, Jamieson DJ, Bresee JS. Pandemic influenza and pregnant women [J]. Emerg Infect Dis, 2008, 14(1): 95-100

[3] Dodds L, McNeil SA, Fell DB etal. Impact of influenza exposure on rates of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physician visits because of respiratory illness among pregnant women [J]. CMAJ, 2007, 176(4): 463-468

[4] Fatemi SH, Folsom TD, Rooney RJ, et al. The viral theory of schizophrenia revisited: abnormalplacental gene express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s with lack of evidence for H1N1 viral presence in placentae of infect edmiceor brains of exposed offspring [J]. Neuropharmacology, 2012, 62(3): 1290-1298

[5] Brown AS, Begg MD, Gravenstein S, et al. Serologic evidence of prenatal influenza in the etiology of schizophrenia [J]. Arch Gen Psychiatry, 2004, 61(8): 774-780